3月14日中午12點40分在五教113,外國語與國際教育學院小語種系舉辦了一場以“AI環境下課程作業形式探讨”為主題的教研活動。活動由小語種系主任陳娟老師主持,小語種系全體教師參加。此次活動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小語種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,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優化。本次活動通過教師們的分享與交流,展示了如何将AI工具融入課程作業設計,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、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。這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,也為未來的教學改革奠定了實踐基礎。
在教研活動中,各位老師結合自己所教授的課程内容,分享了各自在AI融合作業設計中的實踐經驗。總體來看,教師們的分享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首先,AI技術在語言知識鞏固與技能訓練中的應用得到了廣泛關注。例如,鄧然老師以《西語跨境電商》課程為例,展示了如何帶領學生使用GPT、即夢等AI工具結合視頻剪輯軟件制作産品宣傳視頻的過程,作業形式新穎且實用。張望成老師以《基礎西班牙語》為例,引導學生使用AI生成情景圖片,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語言知識。這種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,還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語言技能。其次,AI在跨學科融合中的應用也備受青睐。例如,陳娟老師以《商務日語》課程為例,分享了讓學生利用AI做出價格談判交涉需考慮的因素的思維導圖。案例中呈現了詳細的作業要求、評價模式及标準,并展示了學生的作業成果。張贍之老師以《日本概況》課程為例,引導學生使用AI工具結合數據分析軟件,搜索并展示經濟發展規律,再通過視頻剪輯軟件生成說明視頻。這種作業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,還提升了他們的信息整合與技術操作能力。此外,AI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。例如,曲迪老師以《商務日語視聽說》的機場接機情景會話為例,探讨了通過AI生成虛拟現實(VR)情景視頻,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語言學習體驗,從而提升他們的聽說能力和情境應對能力。還有楊龍輝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,通過AI生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會話場景,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化差異。
此次教研活動不僅展示了AI技術在作業設計中的多樣化應用,還體現了教師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。例如,姚泉老師分享了《基礎日語》課程利用AI工具生成課前預習材料,并通過設計問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;林婷婷和金丙珉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,設計相應難度的作業,确保每位學生都能在作業中學有所獲。此外,AI技術在輔助教師設計作業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例如,李娜老師利用AI生成習題并形成習題庫,既提高了作業設計的效率,又保證了作業的質量。這些實踐充分表明,AI技術不僅能夠豐富作業形式,還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标。
通過本次教研活動,教師們對AI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更深入地理解,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。展望未來,我們将繼續探索AI技術與小語種教學的深度融合路徑。我們相信,AI技術将在小語種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推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。
編輯:桂豔玲、陳娟
一審、一校:董璐丹
二審、二校:曾望
三審、三校:姚佩芝